一、空氣彈簧氣囊規格尺寸
空氣彈簧;橡膠空氣彈簧;空氣隔振器;氣動執行機構 空氣彈簧,俗稱氣囊、氣囊式氣缸、皮囊氣缸等。 空氣彈簧為曲囊式結構,其曲囊數通常為 1~3 曲囊,但根據需要也可以設計制造成袖式、膜式、束帶型空氣彈簧,還可以在一定條件下將兩個囊式空氣彈簧疊加使用。 具體的可以詢問生產廠家
二、空氣彈簧氣囊型號參數
橡膠空氣彈簧是一種由橡膠、網線貼合成的曲形膠囊,俗稱氣胎、波紋氣胎、氣囊、皮老虎等。膠囊兩端部需用兩塊鋼板相連接,形成一個壓縮空氣室。按照性能與特點又稱為:橡膠空氣沖程調節器,橡膠空氣隔振體,兩個產品名稱,橡膠空氣彈簧按形狀分為囊式、膜式和袖筒式三大類。
按密封結構形式分為壓力自封式、輪緣夾緊式、箍環密封式和混合式四大類,橡膠空氣彈簧的載荷主要由簾線承受,簾線的層數主要由2層組成,特殊要求產品由4層簾線層組成。
內層橡膠主要是起密封作用,外層橡膠除了起密封作用外,還起保護作用。
根據聯接方式可以分為三大類:一類為固定式法蘭聯接型,空氣彈簧的兩端邊緣尺寸和曲囊最大外徑相等或略小一些,鉆若干個孔后用法蘭環和端板緊固聯接;
另一類為活套式法蘭聯接型,空氣彈簧的兩端邊緣尺寸比曲囊最大外徑小得多,無須鉆孔,用一個特制的法蘭環和一個普通端板緊固聯接;
第三類為自密封型,不用法蘭聯接,壓入端板,充入壓縮空氣則自行密封。橡膠空氣彈簧端部與連接板的法蘭密封形式有:LHF型、JBF型、GF型、HF型、ZF型五種結構形式。
三、空氣彈簧裝置工作原理
氣彈簧(gasspring)是一種可以起支撐、緩沖、制動、高度調節及角度調節等功能的工業配件??諝鈴椈赡茉谌魏屋d荷作用下保持自振頻率不變,能同時承受徑向和軸向載荷,也能傳遞一定的扭矩,通過調整內部壓力可獲得不同的承載能力。
氣彈簧的用途
利用密閉容器中空氣的可壓縮性制成的彈簧。根據氣彈簧的結構和功能來分類,氣彈簧有自由式氣彈簧、自鎖式氣彈簧、牽引式氣彈簧、隨意停氣彈簧、轉椅氣彈簧、氣壓棒、阻尼器等幾種。
工作原理
在密閉的壓力缸內充入惰性氣體或者油氣混合物,使腔體內的壓力高于大氣壓的幾倍或者幾十倍,利用活塞桿的橫截面積小于活塞的橫截面積從而產生的壓力差來實現活塞桿的運動。它由以下幾部分構成:壓力缸、活塞桿、活塞、密封導向套、填充物(惰性氣體或者油氣混合物),缸內控制元件與缸外控制元件(指可控氣彈簧)和接頭等。由于原理上的根本不同,氣彈簧比普通彈簧有著很顯著的優點:速度相對緩慢、動態力變化不大(一般在1:1.2以內)、容易控制;缺點是相對體積沒有螺旋彈簧小,成本高、壽命相對短。
根據其特點及應用領域的不同,氣彈簧又被稱為支撐桿、調角器、氣壓棒、阻尼器等。目前,該產品在汽車、航空、醫療器械、家具、機械制造等領域都有著廣泛地應用。它的變形與載荷荷關系特性線為曲線,可根據需要進行設計計??諝鈴椈傻慕Y構形式很多,有囊式和膜式等,常用于車輛的懸架和機械設備的防振系統
四、空氣彈簧內部結構圖
空氣彈簧主要可分為囊式和膜式兩種:
1、囊式空氣彈簧一般做成兩節,但也有單節或三節的。節數愈多,彈性愈好。氣囊的上、下蓋板將氣囊密閉。
2、膜式空氣彈簧由橡膠膜片和金屬壓制件組成。與囊式彈簧相比,其彈性特性曲線比較理想,因其剛度較囊式小,車身自然振動頻率低,且尺寸較小,在車上便于布置,故多用在轎車上,但制造困難,使用壽命較囊式短。 空氣彈簧不能傳遞任何方向的側向力及其力矩,因此要增設相應的推力桿??諝鈴椈杀旧頉]有減振作用、懸架中必須裝置減振器。
五、空氣彈簧氣囊工作原理圖片大全
品種一:“單一空氣彈簧”
在密封的容器中充入壓縮空氣,利用氣體可壓縮性實現其彈性作用。具有較理想的非線性彈性特性,加裝高度調節裝置后,車身高度不隨載荷增減而變化,彈簧剛度可設計得較低,乘坐舒適性好。這類主要有:囊式空氣彈簧、膜式空氣彈簧、復合式空氣彈簧。主要的技術難點就是解決漏氣的問題,當然,這也是空氣彈簧/空氣懸架最基礎的問題。和輪胎的內胎相似,氣嘴與橡膠的結合以及橡膠材質的耐高溫、耐折疊、耐溫差老化成為設計質量的關鍵。
品種二:“傳統減振器+空氣彈簧”
當基本解決了空氣彈簧的基礎問題后,就需要與傳統減振器相互配合,既實現傳統減振器吸能衰減,又提升乘坐的平順感,讓乘坐的感受由上下振動過渡到“飛毯”滑動。最為常見的就是空氣彈簧替代鋼絲彈簧的整體空氣彈簧減振器和傳統減振器+空氣氣囊的分離組合結構。主要的技術難點是匹配問題,不單是阻尼在低速/高速等不同速度點的設定,還有當車身高度發生變化后,阻尼值的設定以及感知的“妥協”。這個“妥協”就是變化過程中,對減振器常說的“軟”和“硬”的接受程度。技術的關鍵點在于減振阻尼器閥系結構的選擇和取舍。
品種三:“可調節的減振器+可調節的空氣彈簧”
為了解決固定閥系對變化狀態下的減振需求,可調節的減振器與可調節空氣彈簧組合系統成為了現今高價空氣懸架的主流。
各種可調節的減振器(手動鉸牙可調節減振器、FSD自適應減振器、CDC連續控制減振器、磁流變減振器、LMES線性電動機電磁系統減振器)與可調節的空氣彈簧(氣囊、氣缸、氣閥、水平控制器、高度控制器)相互組合,配之與路況感知、數據采集、主動控制、信息共享、自適應調節共同組成智能化懸架系統。這就不是幾家減振器設計制造企業能夠開發的,甚至不是一個汽車制造企業能夠獨立完成的,它需要市場有需求,行業有引導,車企有投入,企業有突破等等條件的共同正向作用??諝鈶壹茉聿⒉粡碗s,但是從1920年,法國人George Messier設計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氣彈簧至今發展了100年,仍然還處在“青銅”初階。
高價的空氣懸架現在還不是國內汽車的必選,但是隨著材質以及數字技術的解封和突破,隨著自主開發和制造的國產化,高額利潤必將吸引空氣懸架進階。